小舟寄余生——评《海上钢琴师》
条评论冗长的近乎全剧透的影评大抵十分影响观影体验,总之在轰鸣的掌声中,故事开始叙述它自己。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某人的一生,成长、事业和爱情,这样的电影我看过几部,譬如《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
1900对世界的认识残缺,源于童年老丹尼的胡乱解说。从头到尾1900的人生奇异而怪诞,像一本神奇的荒诞故事书。
他无师自通学会钢琴,在88个琴键上演绎无限可能性;他穿梭于一二三等舱,在巨大的维吉尼亚号上邂逅两千人中最美的身影;他悄悄给她深情一吻,穿过无数床铺、灯光和她的禁忌。他挥别城市、亿万街道房屋,选择与一堆废铁一同化为粉芥,殉葬似的走完他的人生。
1900比其他故事的主人公更像一个普通人。他没有重情到挂念幼时恩德;他生于底层于是也满口F-word;他不曾拒绝为富人演奏,因为那自然而必须;他不恪守规则也不处处与规则作对。他中庸,人模人样;极端让人不像人。同时他那些大的小的奇特的坚持,又让他并不像常人,与众不同。
他大约很落寞,船上的乘客大都有目的,抱着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背离。这艘船只是海上的一艘延展的路,显然没有人打算在船上度过一生。当他的听众涌出舱室,他习惯又落寞地停止演奏;当“美利坚”被喊出,所有人开始欢呼时他感到迷惘。他来过无数次,从未想过停留,他生于海上,陆地巨大而摇晃,遥远、沉重而可致溺亡,故由衷畏惧。
也许我的生活可以被搬到船上,家、教室,还有路和零零碎碎。那将是一艘很小的船。其实人生并没有1900说的那么无限,我们从出生时受外力和寥寥的选择,走完一盘大富翁的棋。所有人都在孤舟上旅行,按着极少的分岔,抑或数次注定,走完自己的人生。
当然可以说1900是一个离不开家的孩子,畏惧外界无限可能从不规律的世界。他在这艘船上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接受所有可爱的人的最好的教育。大海、舱板像家门外的路与树一样自然。他安于斯,因为他爱于斯。他的坚守与殉葬,是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也是一生极度热爱的执守。正如地球毁灭时决定留在家园的人们,来过并爱过,故并无遗憾。
全篇最爱的一个场景,他的背影、琴声和宽瞳厚唇少女天使般的面庞,那时他们互不清楚彼此的存在,隔着玻璃舷窗的一瞥便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