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演唱会计划的波兰一人行,去了华沙和克拉科夫两个城市,体会远远超出期望。

哥白尼、肖邦、玛丽居里的故乡,被反复占领侵略甚至亡国的国家,二战期间90%犹太人口被纳粹屠杀的国家。在波兰的几天正好阴雨,路过普通房屋或街角,常常看到纪念战争期间在此处的牺牲者的墙牌,心情也不由沉重起来。

第一站波兰犹太族历史博物馆,很高质量的中文语音讲解,动线设计精妙,内容清晰易懂,真学到了一些历史。

随后华沙老城闲逛,与塔林或里加相仿。之后路过科学文化宫,它被称为“斯大林的礼物”,恢宏、狂野、对称,直插在华沙中心。然后坐大巴去克拉科夫。

辛德勒的工厂并没有很讲辛德勒或工厂的故事,更多讲是克拉科夫在二战期间的历史。

在维利奇卡盐矿走了一遍矿工路,从13世纪开始开采的盐矿,现在成为了旅游景点。

次日坐火车去奥斯维辛和比克瑙,每站听到报站”destination: oswiesim”心都一颤。建立在谎言和生命上的集中营,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门口“劳动带来自由”何其荒诞。直观地看到一切的冲击和震撼感无以复加。一个展馆陈列了数不清的锅,人们到来时并不知道这里是集中营和灭绝营,还以为这里是纳粹安排的居所,所以锅碗瓢盆都带上。长途奔波后人们下了火车,经过纳粹的初步筛选,犹太妇女老人和孩童被骗去“洗澡”,实则在毒气室被快速杀害,他们带的行李还井然有序地放在站台。导游说”everything’s just to calm them down”。在奥斯维辛,因为过量的工作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劳工平均存活时间不过三个月,很快又有新来者替换上。指示牌上写,those do 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忘记历史注定重蹈覆辙。

去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看了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时间有限其他只是浅浅看过。

东欧美食确实比北欧更合胃口,外食价格也远低于芬兰。和路上认识的朋友连吃了两天波兰菜,肋排、猪肘软烂入味,可以说是在欧洲吃过最好吃的两个餐馆。

坐过红眼航班和深夜大巴,睡过机场和车站的地板(还睡得挺香,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有做homeless的天赋,笑),语言不通的话比比划划和谷歌翻译也可以沟通,在只有波兰语的网站也可以通过瞎点买上票。在青旅床上、麦当劳、咖啡馆、火车、大巴、车站地板上都可以工作,在去克拉科夫大巴车上终于把代码跑通,此时天色已黑,大巴颠簸摇晃地在高速路上开,周围的旅客大多已经睡着,耳机里的钢琴声像群鸟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