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香港,感受一些轻微的cultural shock
对我这样从没出过境的小城女孩来说,香港给我带来了一些轻微的cultural shock。坐大巴横跨港珠澳大桥,再刷三四十人民币坐上A23号大巴,从冷气十足的巴士皮座上被甩下,空降旺角如织的人流中心,抬头看林立的高楼,身边各色行人擦肩而过,有一种晕晕乎乎的恍如隔世感。我和x顺着人流在街上走,跟着红绿灯急速的噔噔噔噔声过马路。第一件事是随大流依着街牌拍了张扭曲的照,然后花50港币买了并不好吃的咖喱鱼蛋和烤肠,在老板娘的粤语下稀里糊涂地被动加了份量也加了价钱。
从旺角到尖沙咀一路走下来,最被城市的楼栋抓住。楼栋的群落是城市的树,或紧或疏或高或矮地站立,多有多彩的颜色。高楼在折叠的城市中春竹一样拥挤地长出,粉楼十楼的窗户贴着绿楼九楼的墙。楼栋间被小摊占据,卖纪念品、帆布包和便宜的衣服裤子,商品陈列地满满当当,我们在楼栋间穿梭,壁虎一样进出。被x拉去逛港区二次元天堂信和中心,在一家家店铺满满陈设的手办盲盒小卡谷子卡带黑胶和人群中迷失自我。
Cultural shock则来自香港街头远超内地的diversity。周日的地下通道或天桥两侧被菲佣姐姐完全占领,纸皮或帐篷构建出空间,她们几人一群拍抖音、karaoke、化妆或打牌,看起来真的好开心。重庆大楼门口聊天的印度人,看到我便把换汇传单往我手里塞,楼栋里浓重的咖喱味,还没有尝过印度美食!独自轮椅上街的人不少。街头擦肩而过的各色人种,耳畔飘过的各种语言,赞美主的楼体广告,安全岛上free palestine标语和旗帜。这些在内地都很少见到。大四下走过了许多城市,但行人、普通话、街道、综合体、扫码支付都是相同的,这给我一种默认选项的感觉。香港也只有轻微的不同,但世界不只有这个样。
被澳门娱乐场的豪富震撼到,我们小小的功利理想在金碧辉煌的casino和按一下88港币的老虎机面前如同蚍蜉。回程的发财车上两个小镇做题家聊了一路,聊赌狗,聊期望(概率论意义上和人生意义上,笑),聊钱潮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数量级涨落,感觉普通人生的功利追求像一个转瞬即逝的玩笑。突然想起高中的某次貌似是“我的理想”的命题作文,我讲“想去体验”。大学读来时而感觉沮丧,因为觉得整日向脆弱空虚的decent life无意识地追逐,和原先的想法背道而驰,后来逐渐麻木。但倚在发财车车窗上背对金光闪闪城市的那晚,我无声地大想:去生活,去体验,去理解,去感受 !与此同时我隐隐意识到,现如今的生活与此似乎并不矛盾,一切都是途径,一切也是目的。
睁大眼睛,去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