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发现的一些提升工作效率的办法
避免无效的笔记和整理。整齐美观、拿三种颜色水笔五种颜色荧光笔记录的笔记整理,以后真的会再看吗?高中的时候我会做错题集,工整地抄写题目和答案、使用各种颜色标注,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现在想来,只要存储好要重做的错题,定期重做、增删,就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一些无谓的整理过程中,我常常掉入过于注重整齐美观全面的陷阱中,却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是把知识装进大脑而非笔记本里。大二后我因为懒惰全面停止笔记,只在老师的课件上进行标注。如果实在需要笔记整理,我会只记下我觉得重要的关键词。回顾知识时,我可能会拿出纸胡乱随记辅助思考,但我不会再注重格式编排,因为我知道这张纸是以后不会再看的、马上就会丢掉的。
找到合适的工具/学会使用工具。在这点我还做得不太好。我们常常陷入惯性,觉得“这样不是也可以嘛”,于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寻找并学会使用新的工具,而是停留在原先的工具中,用原始的方法低效混乱地做明明可以用工具高效有序地做的事情。大一的时候用WPS看老师发的课件,开屏先看广告,什么功能都要你付费成为会员。当我转而使用Adobe Acrobat(许多高校都可以免费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用起来更舒服,并且大大提高了我的效率。后来再改用zotero的时候,我发现管理文献原来不用傻傻地把文件一个一个归到文件夹里再点开。举例来说,用Typora和notion记笔记,用zlib(希望zlib早日恢复)找书,用sci-hub找论文,用豆瓣管理书影音,用番茄钟、todo类应用管理日程,使用正确的搜索引擎和搜索方法,使用一些方便的浏览器插件等等都是一些普适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方法。对于情况不同的每个人来说,也许可以做到这两点:1. 一旦发现有需求,就可以去寻找相应的工具(大概率会找到);2. 一旦确认新的工具有用,不要吝惜学习如何使用的时间,可以看看手册和经验帖,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它对
APP做减法。许多应用都有的、莫名其妙的”看一看““刷一刷”功能会浪费我们的注意力与时间。为了去掉QQ的微视、订阅号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眼花缭乱的功能,我之前使用TIM,后来开了青少年模式。微信的发现页关掉了视频号、直播、看一看等功能,之前把朋友圈也关掉了,发现页一片空白。最近B站多了好多可以像抖音一样竖屏上划刷的小视频,刷起来不知不觉就浪费了许多时间,于是我决定只看已关注的人的动态,少刷首页。如果难以自控玩手机的话,可以考虑把APP卸掉,在电脑上用网页端浏览。或者用番茄todo这样的锁机APP把手机定时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