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学校了
我要去学校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一直非常非常想去学校,临行又心怯了。礼拜天、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一天天往后数,回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问爷爷奶奶,我去南京了会想我吗?他们说:“当然!”(我爷爷特别大嗓门地高声说。)我问我爸,我爸说想,手语里的“想”是食指在太阳穴那里一勾,这样我就住进他脑袋里了。我妈给我拍照片。我妈老是喜欢给我拍照片,我小时候不喜欢照相,我妈一拍照我就捂着脸或者做鬼脸,现在倒是很配合。
我知道他们会想我的,我们互相在乎着,互相爱着。下次回家得等到过年了,家离学校很近,不过这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所以元旦放假还是决定不回家了。高中时候想着大学一定要考到北京去,离家越远越好,但报志愿的时候还是决定留在省内上学,现在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读中学的时候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没怎么好。每天早上的赖在床上不起,奶奶生气地一巴掌呼在我屁股上,一大早弄得两个人心情都不好。有段时间(或者说一直?)我数学老是考得不好,奶奶老是叫我报数学培训班。我在家任性,动不动和他们叫起来。到最后总是爷爷奶奶说着“你看看有谁的爷爷奶奶对小孩这么上心,这么辛苦”,我哭着一言不发结束。
后来住校了,一周回来一顿饭的时间,不天天相看生厌,关系倒好很多。我很喜欢在家里吃饭的感觉——大家都不看手机,坐在一起说说话,这是很珍贵的时光。
和爸爸妈妈倒没什么矛盾。我爸是很惯我的,我考得不好他不会怪我,太懒不愿意做家务也不会说我,我和我爸什么冲突都没有。我妈对我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要求,但那时候我已经不大受她的影响了。
再小一点的时候,我不愿意告诉同学我父母是聋人。上小学的时候心态里总是有些奇怪,有点“想要把事情做好来证明自己”的心理。优酷卡通电视台来我们学校发传单,说可以报名某档亲子节目。我本来是无所谓的,但突然就哭得很委屈,因为爸爸妈妈没办法陪我参加节目。爷爷奶奶就给我班主任打电话:“爷爷奶奶参加可不可以?”后来也没有参加节目,其实本来也没有那么想参加节目,我现在也不能弄明白当时的那种心理。小孩子的想法挺奇怪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感情——我知道家人对我的付出,说着感谢的话,心中却毫不在乎。直到上了大学以后偶然开窍,加上第一次完全从与家人相处的琐事中抽离,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在乎和爱的感觉。我之前以为让我快乐的是别人爱我,或者乍然猛烈的激情,但爱着、在乎着别人的感觉是这些都无法相比的。此时我无法想出贴切的形容。这是长久的摇摇晃晃的牵挂,让理智变得柔软,赋予行为意义,驱逐孤独和无处不在的荒谬之感,让心变得高尚。我第一次理解为什么生小孩功利上说没有一点好,但是许多人还是想生小孩的原因:小孩是让你完全去爱的。
我长大了。饭桌上的谈话更多涉及往事和死亡,爷爷奶奶会讲他们小时候的事和以后的事,我不在处于“被教育”的位置,而是朋友。
我常常觉得无力。爷爷奶奶有时候开玩笑说等我有出息了买了大房子要到我家住,或者以后要帮我带小孩。然后我们一起算一算——我本科毕业二十二岁,结婚至少得到二十五六,生小孩更晚,到时候爷爷奶奶都八十大几了。什么是有出息?我想我到稳定下来也许得三十五六岁,那时候爷爷奶奶就九十大几了。
有时我都不敢相信,爷爷奶奶已经七十六七岁了。我小时候他们是健壮的、矫捷的,但现在多了许多老态了。爷爷一向井井有条,但现在也总忘事,奶奶走路没以前那么轻便了。“我长大了,他们却老了。”这句话太落俗,但背后的情感那么真。
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许多情感都被磨钝了。我们觉得宝贵的事情习以为常,用随意的态度对待。往往在即将失去时我们才晓得珍惜;往往只有失去时回看,才会从芜杂的日常中发现原先从未注意到的真情。听戴建业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当时只道是寻常”,戴教授在屏幕里面哭,我在屏幕外面哭。初中读龙应台,只是察觉文字中莫名的亲切,但产生的情感是漂浮虚无的。现在看来觉得什么都好好哭。人世间的情感太多太多,一条条把人们系住了。
有段时间豆瓣有一个“父母即祸害”小组,我有时看到帖子也会感到共鸣。但现在想来,那些帖子里被指责的父母大概只有很小一部分算得上是真正的祸害。剩下的大多数父母不知道如何沟通、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如何爱,或者人品上小坏,或者性格上缺陷,因此对他们的小孩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伤害,而这些都是你我经常犯的错误,好无奈的事情。或者这些发帖的小孩只是小孩,气在头上时怀着我被爷爷骂完写小说内涵他时同样激烈而恶毒的心情。
我终于对许多事情都满意了,我不再经常不开心。我很感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直爱着我、在乎着我、尊重着我,而这些都真的很了不起。我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被用正确的方式教导去做正确的事情,从小学开始都是自己做选择,接受着他们能给我的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被完整地爱着。
爷爷奶奶总是希望我有出息,我爸是很随缘的,我妈不切实际地希望我特别有出息,就暂且不考虑了。我觉得去不太可能有出息,但他们一直殷切地希望着。但很明显地,最后还是没有出息的小孩留在父母身边,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有出息的小孩人在远方事务忙碌往往难以照顾,没出息的小孩却常留在本市,贴身照料着父母。
盼她有出息就是放飞了,教她到羽翼丰满,告诉她胸怀大志心系天下,送她直上青云,帮她拉开壮丽世界的帷幕。她飞远就不再在近旁了,但是飞远是为了她的好,他们不是为自己考虑的。
家再远点就显得很小了。逾小逾重,逾小逾亮,牵挂得好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