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上课的最后一天
今天是校历中用于上课的最后一天,周末过后就将是两周的考试周。早上上数学分析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点舍不得,因为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上老范的课了。老范是从匡院借来的老师,教了我们两学期的数学分析,把我这么蠢的学生都讲懂了,而且他确实很有趣。
回顾我的这一学期,我对自己不甚满意,在这学期,同上学期一样——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疲于应付作业,偶尔沉迷手机,没看什么书,过着忙碌的生活。打球很花时间,所以我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时常赶着截止日期交上上一周的作业下一周的就布置下来了。我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应付作业上面。
这学期的每节课结课的时候我都会陷入迷茫中。南大的通识教育允许我选很多我感兴趣的课,这学期我选了一门关于艺术、一门关于天文、还有一门做生物实验的课,但我并没有认真上它们,我在老师讲话的时候低头完成作业或者抠手机。结课的时候大家都会鼓掌,同时我会悲伤地发现我在上了这些课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些课确实没有我想得那么好玩,但我确实也没有认真听。我选了上学期特别喜欢的老师开的阅读课程,但是一次线下课也没去。我觉得书挺好玩的,但是也只是看到第五章。
但是不听的话我选这些课干什么呢?我本以为我会觉得它们有意思,但也许并不是。我只是麻木地应付更为硬性的任务,把这些我希望发现自己有点兴趣的东西的优先级放在后面。
同样让我有些难过的是我并没有把我学的东西弄懂。我对专业所学还算感兴趣,老师讲得也很好,就是有点太大跃进了,每节课也许需要课下用比课时更长的时间彻底搞懂它。我想如果我彻底搞明白它们我会很高兴的。但是我并没有,我没有时间,我只是在应付作业。我希望弄懂原理,但我只是在题目中应用。我把我想弄明白的事情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但我并没有完成,我就会很难过。
我觉得写作业很重要,作业可以帮我发现你没注意的地方,帮我更好地掌握知识。一些实验做完,本来没懂的东西就明白了。而且大学的作业不会像高中的时候那样重复。但我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我使用定理,却没有弄明白定理的证明。
我没有健康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我们宿舍差不多都是一点左右睡觉,然后七点起床上早八,由于我会赖床所以并没有时间吃早饭,所以我只会糊弄糊弄。很多时候因为各种硬性和软性的原因我没有认真吃饭。我没有保护我的颈椎和眼睛。周三早八的篮球课,我往往因为前一天熬夜和早上没吃饭而感到很虚。
我也没有看剧和看书。
如果给我机会让我重新上一遍大一下,我会过得更好吗?我觉得并不会。当然我会少选点选修课——来不及吃晚饭赶去上课然后作业写不完会真的会让幸福感骤减。在空间里看到文院老师发的微博,我在想国外大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或者别的专业、别的年级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学期我是每周42个课时,完全是疲于奔命之感。
这些合理吗?我一直在想。如果站在长远的角度看,是不是push一下我们,让我们现在很崩溃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有好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如果稍微有点空把问题搞明白,听一些别的课我会很开心。但是打球很花时间,但是大家应该都有些课外的活动,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吧?
或者说是因为我是一个很世俗的人,我没有选择去好好听有意思的课、去看书,因为我觉得完成作业、功利的东西很重要,我只是被蒙蔽了,盲目地觉得一些事理所当然。如果我放弃一些东西我就可以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但是我一直看重成绩,want-it-all。我室友采访的学长说如果不卷就可以学到有意思的东西,过得很开心,也许也是值得参考的。
(仔细一想——我也没有卷啊!我只是完成作业而已。!!!)
很多事情值得反省,但是我先去复习。以后我绝对不去某公司那样早上八点半上班到晚上十点的地方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