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天计算的非必要消费。

比如说,买一瓶100的洗发水,可以洗50次,三天洗一次头可以洗150天,那么每天一块钱不到,这么便宜,为什么不买?买一件1000的衣服,可以穿20年,那每年只要50块,平均下来每天只要几毛钱,这么便宜,为什么不买?

此类消费主义话术精明在两方面:第一,将昂贵的价格除以一个本没有意义的数字,造成便宜实惠的假象;第二,给人一种产品很耐用,并且可以持续提高幸福感的印象。本来因为觉得贵而纠结该不该买的东西,如此平均下来四舍五入等于白送,于是就美滋滋地购入了,结局一般是产品在角落吃灰或者培养出消费者过度消费以追求与收入不相符的物质条件的习惯。

实际上这种平均没有意义。

首先,大部分产品的使用频率没有假想的那么高,且把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寄托在一件衣服和一瓶洗发水上是很荒谬的。(当然如果你没有衣服穿没有洗发水那是另一回事,但是这些东西都相对高质量的平价代替。)假使你的使用频率的确很高并且产品的使用体验的确优秀,每天x元的计算方式依然是错误的,因为你每天不止使用一个产品,并且你仍然会购入新的产品。你应该计算每天使用的所有产品的日均价格之和,这才是你真正的消费水平,但是这样计算过于复杂以致失去意义。

并非一味鼓吹消费降级。一般地,贵的东西品质较好,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是赚多少钱买什么样的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水平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追求不必要的高生活质量,通过过度消费寻找“伪阶级晋升感”是愚蠢的行为。须知所有贵和不贵都是相对收入而言,“贵”只是说明价格在你的收入所对应的消费水平之外了。买贵的东西无可非议,但你应该直面它的价格,做好理性的规划,而不是用一些所谓的日均算法来欺骗自己。